北京汽車國際發(fā)展有限公司的成立暴露出北汽逐鹿國際市場的野心。深入亞非拉等汽車欠發(fā)達國家市場只是北汽的第一步,成熟的歐洲和北美市場才是其國際戰(zhàn)略的終點。事實上,北汽早已對歐洲市場虎視眈眈。北汽國際黨委書記、總裁董海洋透露,北汽正對收購兩個歐洲品牌進行可行性研究,收購完之后將把其歐洲生產基地作為北汽的海外生產基地,由此進軍歐洲。
“我們的基本想法是,找到一些在歐洲市場具有良好形象,擁有制造能力的中等體量的汽車品牌,并收購他們,類似于上汽收購羅孚。”董海洋稱,收購的對象必須是中高端品牌,北汽也將通過跨國收購的方式,拿到進軍歐洲的入場券。
在歐洲,仍然存在一些品牌知名度較高,但經營每況愈下的品牌。自上汽收購羅孚、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,中國車企成了歐洲品牌復生的救命稻草。歐洲一些經營不善的品牌,也傾向于讓中國買家收購,以渡過困境,這也是北汽的大好機會。
北汽曾花近兩億美元,收購了薩博3個整車平臺和兩個系列的渦輪增壓發(fā)動機等技術的所有權,用于發(fā)展自主品牌。北汽紳寶的推出,以及薩博技術的順利導入,證實了北汽跨國收購的基本路線是正確的。北汽將收購海外品牌當做打入歐美市場的捷徑,是對國際市場全面分析的結果。只不過,這一次北汽傾向于完全收購,徹底控制對方品牌,而不僅僅是拿來主義,為我所用。
事實上,北汽在跨國收購上一直慢了半拍。在此前一系列收購競爭中,北汽并未抓住恰當時期,一些資質不錯的品牌從手中白白流走?,F(xiàn)在能拿到手的,也只剩下一些小眾品牌或在中國知名度不高的品牌。收購這些品牌,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,這當中,就包括能否提供核心技術支持,能否成為北汽海外布局重要支撐,以及引入中國后如何解決水土不服等問題。因此,必須建立一定的底線和標準,對被收購品牌進行透徹的研究,權衡利弊得失,才能實現(xiàn)真正的國際化之夢。這幾年來,兄弟企業(yè)的前仆后繼,已經足夠做北汽的學習教材了。
據(jù)介紹,北汽國際擁有五大核心業(yè)務:自主品牌整車和零部件產品出口,技術、設備、整車等進口,產品改裝,境外投資及國際合作。初期,北汽在整車出口方面選擇了10個市場,并規(guī)劃了5個戰(zhàn)略市場,采取BRIMS(巴西、俄羅斯、伊朗、墨西哥和南非五國首字母縮寫)戰(zhàn)略。
“我們將用5至8年,讓北汽國際成為中國車企開拓海外市場的領軍企業(yè)?!倍Q蠓Q,北汽國際的目標是到2020年設立海外七大運營中心,并在30個國家設立當?shù)鼗墓芾頇C構,實現(xiàn)整車銷售40萬臺,銷售收入500億元,利潤25億元。
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說:“這些年,中國汽車產業(yè)的出口量逐漸提升,去年已過百萬輛大關。我預計,未來兩三年可達二三百萬輛。整體來說,預計在‘十三五’期間大概有30%的產量會實現(xiàn)國際化。所以,我認為國際化已成為市場發(fā)展的大趨勢,從幾大汽車集團的規(guī)劃來看也是非常清晰的。早晚有一天會有超1000萬輛的汽車走向國際,起碼在‘十三五’期間會有幾百萬輛出去?!?nbsp;
他表示,北汽集團的國際化將以KD生產為主要路線,決不只是賣車、單純追求銷量。“我們的另一指導思想是重點突破——北汽自主品牌建設堅持走高檔路線,在出口上也是如此,爭取為中國汽車產業(yè)塑造一個更好的品牌形象?!?nbsp;
歐洲市場將是北汽國際化戰(zhàn)略的時空門,只要能順利邁入,北汽海外事業(yè)就將突破玄關。對于“后進者”北汽來說,國際化戰(zhàn)略的實施,更像是一場破釜沉舟的戰(zhàn)役。